俗話說:「無風不起浪」,沒發炎的智齒,不代表它安分
我的智齒沒痛過耶,應該不用管吧?這是不少人面對智齒時的第一反應,智齒沒腫、沒痛、沒有影響日常生活,但事實上,智齒就算沒發炎、沒紅腫,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問題,它的潛在風險,往往是默默累積的!今天跟著鹿港晶品牙醫劉漢邦醫師一起來看看,智齒不拔會帶來哪些隱藏風險?
智齒是什麼?
智齒(也稱第三大臼齒)是口腔裡最後萌發的牙齒,常常沒有足夠空間正常長出,導致斜躺、橫生,或是只冒出半顆,這些長得不完整的智齒,即使當下不痛,卻容易在牙齒與牙齦間形成清潔死角,久而久之讓細菌累積、牙周發炎,連隔壁的第二大臼齒也容易遭殃。
許多患者直到蛀牙牙痛、咬合不正,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那顆沒感覺的智齒。
智齒帶來的隱藏風險有哪些?
以下是幾項常見的「智齒後遺症」:
● 鄰牙蛀牙:智齒卡住的位置常讓鄰牙難以清潔,容易導致第二大臼齒蛀牙
● 牙周病:智齒附近的牙周組織長期發炎,可能破壞齒槽骨,影響牙齒穩定
● 囊腫或病變:埋伏智齒周圍可能出現囊腫,若不處理可能擴大破壞周圍骨質,造成發炎化膿
● 影響咬合與矯正:智齒生長方向異常,有時會推擠前排牙齒,導致齒列不整
● 間歇性發炎腫痛:看似平靜的智齒,也可能因飲食刺激或壓力大而間歇發作
該不該拔?讓專業評估給答案
很多人一聽到「拔智齒」就開始緊張,但現代口腔手術技術早已進步許多,療程時間短、副作用低,術後復原時間較快。鹿港晶品牙醫的劉漢邦醫師,為衛福部定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,劉醫師擅長進行複雜型的智齒拔除,特別針對水平智齒、深埋靠近神經的智齒,醫師會透過影像檢查與口腔評估,評估風險、擬定適合的計劃,幫助患者安心處理問題智齒。
處理智齒不應該等到發炎再說,鹿港晶品牙醫提醒大家,面對要不要拔智齒比較好的做法是:提早檢查、提早規劃,畢竟口腔健康從來不是只靠「不痛」來定義,與其賭運氣,不如找專業醫師進行協助,做個安心的選擇。